聊城:國內首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
本站 2022-4-21 9:07:37
日前,聊城市人民政府發布了《聊城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
目前,聊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總量仍然較大,與其他地市一樣,道路交通領域生產安全事故占生產安全事故“半壁江山”的態勢沒有改變,特別是2020年全市25起生產安全事故均是道路交通領域事故。通過對近十年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數據分析,發生在農村地區的道路交通事故占66.67%(共12起,農村地區8起),農村地區已經成為交通事故預防最大的短板。據統計,我市目前公路通車里程2萬余公里,其中縣鄉道、農村道路等低等級公路占92.3%,特別是農村公路平交路口防護設施不全、沖坡、樹木遮擋等潛在風險多,在8起較大事故中,發生在農村平交路口的占90%。
市公安局圍繞“防事故、保安全、保暢通”主責主業,按照在充分調研、考察學習、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基礎上,牽頭制定了《聊城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
規劃主要內容共四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現狀與趨勢。介紹了“十三五”時期我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礎,當前和“十四五”時期發展形勢,存在的問題。
二、總體要求。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做好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三、主要任務。部署開展綜合治理提升工程、暢安路口強基工程、綜合執法亮劍工程、智慧智能創新工程、綜合救援生命工程、遵法正風宣教工程“六大工程”,制定20條具體措施,以專欄形式專題部署綜合治理提升行動、交通安全設施提升行動、執勤執法提升行動、數據深度挖掘應用提升行動、應急救援提升行動、交通安全宣傳提升行動“六大行動”。
四、保障措施。要求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經費投入,抓好規劃落地落實。
規劃全文如下:
《聊城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山東省“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山東省實施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規定》《聊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制定本規劃。
一、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現狀與趨勢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率不斷提高,農村人口基數逐年降低,但農村機動車保有量、交通事故量卻出現明顯增長,“十三五”時期農村公路的交通事故總數較“十二五”增長了13.5%,交通事故率、事故致死率等各項指標均高于城市道路,近十年發生在農村地區的道路交通事故占66.67%,在8起較大事故中,發生在農村平交路口的占90%,交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1.農村人口數量不斷減少,但農村機動車保有量呈顯著上升趨勢!笆濉币詠,我國城鎮化率逐年升高,同期農村人口基數不斷減少,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升高、出行需求不斷增長,農村機動車保有量也保持較快增長!笆濉睍r期,農村機動車保有量同比增長9.68%,截至2020年底農村機動車保有量達99.47萬輛,占全市機動車總量的72.28%。據預測,上述趨勢在“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保持甚至提升。
2.農村公路里程持續增長,交通事故率顯著升高。2020年底,我市農村公路總里程為1.9萬公里,較“十二五”期末增長12.5%,而農村每百公里交通事故率和每萬人交通事故率均呈上升態勢,每百公里交通事故率由2015年1.3起增長至2020年1.8起,增長了38.5%;每萬人交通事故率也逐年升高,由2015年0.74起不斷增加到2020年達到了1.2起,增幅達62.2%。
3.農村地區警力數量落后于農村道路里程與機動車增速!笆濉币詠,我國農村地區各交通要素不斷增長,農村地區駕駛人也由2015年85.68萬人增長至2020年的133.8萬人,而公路交警中隊警力數量不增反降。隨著農村公路里程增加、農村地區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道路安全執法、管理與交通事故應急處理難度均有不同程度升級。
同時,道路交通事故對廣大農民群眾造成的傷害嚴重,整體形勢仍然嚴峻。據統計,“十三五”時期,農村地區平均每起事故財產損失達3602.78元,相當于脫貧人均年收入最低標準,也就是說一起交通事故的發生就可以將剛剛脫貧的農民拉回貧困線以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亟需更加重視,堅決杜絕因交通事故返貧致貧。
(二)發展趨勢
“十四五”時期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我市將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人、車、路等道路交通要素將保持較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農村地區機動車駕駛人數量將達到170萬人,其中汽車駕駛人數量達153萬人;農村地區機動車數量將達到146萬輛,其中汽車數量將達到122萬輛。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統籌實施,農村地區機動化水平快速提升,交通出行方式發生深刻變革,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鄉村旅游、互聯網物流等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帶來新的需求變化。綜合判斷,我市農村地區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機動化進程,道路交通區域發展不平衡,鄉村振興帶來的農村交通出行變化,老齡化社會引發的老年人安全出行保障,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等新技術、新業態的大量涌現,疫情防控常態化帶來的出行方式改變,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交通出行需求等,都對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任務依然繁重。
(三)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農村地區群眾收入提高了、消費觀念更新了、對于交通出行的要求也更高,而農村地區路況差、車況差、安全意識淡薄、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相對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農村交通安全還存在許多問題挑戰。一是缺乏系統性、整體化的應對方略與安全體系。由于農村公路點多、面廣、分布散,道路交通安全主體責任不清晰,農村交通安全組織體系不健全,組織管理力量嚴重缺乏,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相關經費常常不到位,甚至出現無人管、不會管、管不了等情況,交通安全綜合治理體系處于探索階段,亟需加強農村交通安全整體規劃、完善頂層設計,應對農村高速發展將可能帶來風險隱患。二是基礎設施改善滯后于交通出行需求。農村公路連續彎道、平交路口較為普遍,常有視距不足、防護不到位等問題,路口和彎道視線受綠植遮擋嚴重等現象也較為突出,道路的通行指引設施不完善,甚至缺少基本的標志標線、路側防護欄,路口缺乏警示樁、減速帶,道路路權不明確、交通信息不完整,導致交通參與者誤判錯判。三是農村道路路面交通環境、狀況復雜。農村道路交通環境復雜、秩序雜亂,道路交通管理難點突出。如公路隨意開口,農村馬路市場、占道經營,占道堆糧、堆建材,農村面包車超員超載、人貨混裝、貨車違法載人,摩托車無牌、無證、無頭盔,酒后駕駛等交通違法行為比比皆是。同時,車型構成雜、車輛本身安全性能差,車輛管理難是農村地區的普遍問題。如各類汽車、農用車、拖拉機、摩托車、三輪車、非機動車等,還包括二手車、拼裝改裝車、報廢再利用車輛等,較多車輛還缺少定期的檢修保養。四是農村地區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規則意識尚處于啟蒙階段。由于交通安全知識欠缺、宣傳教育覆蓋程度不高,廣大農民群眾對交通法律法規不了解,普遍缺乏較基本的規則意識,貨車、農用車違法載人、客車超員、“紅白事”酒后開車等都較為普遍,一些農民群眾也沒有充分理解交通執法、交通管理工作對交通安全的重要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產工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突出爭創一流、走在前列的發展定位,突出穩中求進的發展基調,突出基層基礎的發展重點,突出智能智慧的發展方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健全責任體系、著力加強法治建設、著力強化基礎保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力減少農村地區交通事故死亡總量,全面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切實提高農村地區交通參與者、車輛、道路和交通環境的整體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暢通。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統一領導,樹牢系統觀念。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體系,構建政府領導、屬地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齊抓共管、全域覆蓋的長效管理機制,把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治理效能,提高系統治理能力。
2.堅持人民至上,厚植發展基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持續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意識,持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出行安全的美好生活需要。
3.堅持質疑保守,靠前主動作為。強化“視隱患為事故”理念,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風險源頭治理,把風險隱患管控的關口前移至上路之前,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干預,變末端治理為前端預防,變事后處置為事前化解。
4.堅持創新驅動,科技融合發展。堅持科技創新應用在道路交通安全領域的關鍵地位,加強智慧交管關鍵技術研究攻關,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賦能道路交通安全發展。
(三)發展目標
1.“十四五”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平穩趨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部門合力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社會參與度進一步提高,法治思維、系統思維融入交通安全治理,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應用于交通安全管理,農村地區普遍形成與機動化程度相匹配的“汽車文明”和“駕駛儀禮”,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實現有效推進。
2.分項目標
(1)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 2025年較2020年下降12%以上;
(2)營運車輛萬車死亡率2025年較2020年下降10%以上;
(3)較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數2025年較2020年下降8%以上;
(4)不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5)“兩客一!钡缆愤\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率98%以上;
(6)規模以上交通運輸企業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和管控率95%以上;
(7)農村地區公路網交通安全設施完善率2025年達到90%。
3.2035年遠景目標
到2035年,基本建成與現代化強市相適應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體系,道路交通安全生產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依法治安、基礎強安、科技興安、文化育安水平達到新高度,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新格局全面形成,有力支撐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主要任務
(一)聚焦共建共治,大力開展綜合治理提升工程
1.做強交安委辦公室。市、縣兩級要獨立設置交安委辦公室,聚焦統籌協調、調查研究、調度推進、督促檢查等核心職能,專門負責交安委日常工作,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相關成員單位合署辦公,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同時,協助鄉鎮政府設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規范勸導站日常運行,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責任和勸導責任。組建專家團隊,建立專家指導服務模式。
2.嚴格屬地管理責任。健全縣級政府負總責,鄉鎮(街道)負主責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落實縣級政府負總責、鄉鎮政府負主責的工作機制.建立多層級量化考評體系,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安全生產和鄉村振興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兩員”(鄉鎮〔街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員、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勸導員)管理機制,構建“主責在縣、管理在鄉(街道)、延伸到村(社區)”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體系。
3.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要求,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內農村交通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明確分管負責人責任,實行鄉鎮干部包村、包路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包保責任制。切實履行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職責,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進一步健全完善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嚴格落實本行業本領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監管責任。
4.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農村地區道路交通運輸企業以及公路建設、經營、管養等單位要按照“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要求,時刻繃緊道路交通安全這根弦,完善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各項制度,經常性組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整治,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化解安全風險。壓實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強化生產經營日常管理,確保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各項工作措施落實落細。
(二)聚焦隱患清剿,大力開展暢安路口強基工程
5.常態化排查整治。深入貫徹《關于深化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意見》,制定農村道路隱患分級分類標準,研發應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及時錄入隱患清單,實現動態掌握隱患治理情況。每年開展市、縣兩級掛牌督辦安全隱患,強化跟蹤問效,削減隱患存量。
6.規范化機制運行。嚴格落實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和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積極征求公安交管部門意見,確保設計符合規范、施工符合標準、驗收符合要求,嚴控隱患增量。
7.標準化路口提升。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大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投入,落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標準,推進支路進主路平交路口的“坡改平”工程,推行農村道路平交路口精細化設計,強化穿村過鎮等高風險路段交通安全設施設置,擴大爆閃燈、警示樁、凸面鏡、減速帶等設置規模,全面清理整治農村“馬路市場”。
(三)聚焦打非治違,大力開展綜合執法亮劍工程
8.開展聯合治理。固化多部門異地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常態化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定期整治占道經營、曬谷曬糧、非法營運、“黑校車”等道路交通頑疾。加大對貨車、電動三(四)輪車、農用車違法載人等違法行為的勸導、查糾、懲處力度,嚴厲打擊無證駕駛、酒(醉)駕和面包車超員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加強貨車超限超載問題治理,不斷深化治超聯合執法,堅決遏制公路貨運車輛違法超限超載運輸。
9.實施聯合懲戒。加快推進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制度和規范建設,推進信用數據共享公開,推動信用評價、聯合獎懲和信用修復,強化對失信交通運輸企業及其法人的教育、檢查和懲戒力度,推動保險浮動、行業監管、市場準入等社會化應用,實現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嚴格執行新修訂《安全生產法》,對道路交通領域亡人生產安全事故開展聯合深度調查,對責任企業和相關責任人頂格處罰。
10.組織聯合勸導。根據當地農村實際,采取行之有效方式推動綜治網格員、農機部門協理員、一村一輔警、農村基層干部兼職“兩員”,融合力量、長效運行,制定完善考評標準,持續組織開展勸導活動。
11.出行聯合保障。落實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農村地區重點時段群眾出行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務農務工出行服務保障水平,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壓實用工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對用工企業的監督管理,加大隱患問題處罰力度。
(四)聚焦科技賦能,大力開展智慧智能創新工程
12.深化信息系統應用。全面推廣應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縣、鄉鎮(街道)兩級“農交安”APP應用水平。推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礎工作信息化,提高“人、車、路、環、管”等基礎信息錄入率。
13.深化技術應用創新。推進圖像智能識別、北斗高精定位、高清地圖、5G+AI、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深化道路交通運輸動態監管科技手段應用,推動運輸企業落實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14.推動“平安哨兵”建設。積極爭取農村公路沿線企業、單位支持,大力推動“平安哨兵”平交路口警示讓行系統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盲區、視線遮擋等造成的交通事故。
(五)聚焦應急管理,大力開展綜合救援生命工程
15.構建應急救援體系。以道路交通事故應急現場處置和傷亡人員救援為重點,明確公安交管、交通運輸、醫療救治、應急管理、消防救援、氣象、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具體職責,細化具體工作程序,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救援救治效能。
16.完善應急指揮機制。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道路交通應急處置指揮聯動機制,實現風險監測預警、風險影響評估、快速指揮聯動、路面區域管控、應急現場處置、傷亡人員救援、信息傳遞發布、負面輿情應對等環節的全鏈條全周期長效聯動。
17.壯大應急救援力量。進一步培育專業化、市場化應急救援組織,鼓勵公益組織、保險行業等力量參與道路交通應急處置與救援。
(六)聚焦文明素養,大力開展遵法正風宣教工程
18.構建大宣傳格局。統籌制定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計劃,督促各級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傳責任和義務。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創新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共治,加強農村“大喇叭”應用,全方位、全時空、全矩陣傳播道路交通安全理念。
19.拓展大宣傳陣地。創新應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提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體驗感和實用性,打造權威實用的農村交通安全宣教陣地。落實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媒體、企業、學校、社區、單位要組織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交通安全公益事業,完善市縣兩級道路交通安全公益聯盟,整合社會力量建設社會宣傳共同體。
20.強化大宣傳自治。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重要作用,把交通安全列入村規民約、廠紀校規。廣泛普及法律知識、交通安全常識,提升全社會交通安全文明素養,唱響交通安全主旋律,培育交通安全新風尚。大力推進農村源頭自治,創建和諧、遵法、有序、安全的農村道路交通環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位推動部署。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重視安全規劃實施,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按照職責分工,制定規劃實施方案,逐級分解落實主要任務和目標指標,明確責任主體,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將道路交通安全責任落實到政府、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企業。
(二)強化統籌協調,推進協同共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要求,依法履行職責,著力構建“權責一致、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協調聯動機制,共同筑牢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線。
(三)保障經費投入,建立長效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要研究探索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承擔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長效投入機制,不斷拓展道路交通安全資金保障來源。
(四)強化效果評估,嚴格責任追究。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委員會要建立規劃實施效果評估工作機制,在2023年、2025年底依據評估方案開展評估,并將結果報市人民政府,抄送各縣級人民政府。健全責任倒查機制,對工作不重視、不履職或不正確履職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嚴格追責問責。發生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嚴格倒查并依法依規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來源:聊城市人民政府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